发布者:职教处 来源:职教处
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一手抓建设、促发展,一手抓改革、提质量,全省职教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35所,2017年招生14.15万人,在校学生42.95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37.4%。全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47所,2017年高职(专科)招生9.22万人,在校生27.46万人,规模接近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一半。全省中高职院校共开设3230个专业点,涉及农林水利、资源环境、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卫生、文化艺术、旅游服务等19个专业大类,基本覆盖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通过对口升学、分段培养、专升本等形式,逐步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打通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基础建设条件明显改善。我省坚持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四项基本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四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到2017年,全省共有90个县(市、区)职教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改善了县域职教条件,优化配置了职业教育资源,提升了我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为加快建设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取得进展。全省建设12所省级高职示范校,30所中等职业学校和5所高等职业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行列,国家级、省级重点中职学校分别达到58所和118所。2018年2月启动了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改革发展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投入6.5亿元建设15所高职和100所示范中职学校。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质量的提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势头良好。改善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奠基工程。到目前为止共建设省级以上实训基地739个,覆盖全部专业点的22.88%。其中十八大以后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经费11.26亿元建设省级以上实训基地608个,投入额超过十八大以前专项投入总额,建设数占全部已建实训基地数的82.27%。利用省级财政专项经费3.96亿元支持建设重点(特色)专业256个,全部为十八大以后新建。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87名教师出国进修,1611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540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从68.5%提高到88.4%,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在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同时,开展了两届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七届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积极引导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升教学水平。
――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7月29日,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前后,山西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文件,主要有:《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山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山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的通知》、《进一步创新全省职业院校编制和人事管理的意见》、《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山西省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人社厅关于建立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等。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政策,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和使用政策,建立了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每年惠及中职学生近50万人,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系列政策,试点“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改革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广泛推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等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教学走向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全过程,在实践中锻炼教师队伍,强化学生技能。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先后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公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和监理工作,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承接行业企业技术推广、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及施工项目62个,教师、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29门课程实现了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职业学院创作演出《一把酸枣》、《解放》、《粉墨春秋》等优秀剧目,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完善省、市、校三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连续11年举办省级技能大赛,比赛项目逐步增加,近几年保持在100项左右,比2011年翻了一番多,是2007年的20倍。参赛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参与师生人数达到5600多人,比2011年翻了两番,是2007年的11倍。技能大赛在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技能教学、宣传职业教育方面发挥了综合效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了煤炭、冶金、电力等九大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和若干区域性职教集团9个省级集团吸纳成员单位720个,其中政府部门3个、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127所、企业502家、行业协会31个、科研院所57个,通过集团化运作,实现了各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促进了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农业和煤炭职业教育集团在农业和煤炭生产领域开展“送教下乡”和“送教下矿”,对守土农民和在职矿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累计完成24万人的学历教育,是我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成果,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呈现上升态势。
――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推进。2012年,我省开展五年制职业教育“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工作,逐年扩大试点范围,招生规模扩大到2017年的16000人;2014年大幅增加了对口升学和专升本招生计划,进一步拓宽职业院校学生成长通道,逐步形成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出台《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在部分专业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考试中,开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办法试点工作,以每年增加5个专业类别加试职业技能的进度推进,引导职业院校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成效初显。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攻坚中的独特优势,组织60所优质中高职院校与58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县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和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使所有建档立卡的适龄贫困人口都能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成年贫困人口增收致富能力。
“十八大”以来,全省职业院累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60余万名,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达到84.8%,中职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89.9%,有力地支撑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省职业院校每年毕业学生占全省每年新增劳动力的60%,且85%以上来自农村地区,多数是农民子女,贫困家庭占很大比例。现阶段,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来源,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教育扶贫的主力军。
山西省教育厅
2018年3月28日